關於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過程,有不同的理論。為了讓CSI-TAIWAN的柬埔寨村莊婦女學齡前兒童陪讀能力培力計劃在2019年有更貼近村莊的工作坊設計,由暨南大學國比系碩一李泓儒同學幫計劃的基礎進行更完整的論述。對於幼兒認知能力發展,共提出三個理論來了解。分別是發展學習(皮亞傑)、學習發展(維高斯基)及訊息處理。
發展學習的理論認為需把握不同的發展階段給與幼兒刺激,例如在感覺動作期 (出生至二歲)以聽覺及視覺發展為主,可促進低頻率的聽覺訓練。而在前運思期 (二至七歲)可繼續藉由視覺刺激幼兒形成符號的概念如顏色形狀,並在後期產生邏輯思考 (大小,排序)。
學習發展理論則認為兒童經歷的文化及環境影響了發展。因此協助建構出最佳的環境為首要。因此在這理論中父母能力及語言引導,同儕能力及彼此間遊戲顯得特別重要。
而訊息處理理論則強調發展中幼兒將經歷建構、自動化、類化及編碼的過程來將訊息處理分成知覺、語言、記憶、概念等。其中記憶為其關鍵。
這些理論對於計劃的調整有何幫忙呢?
1.重新了解目前幼兒園兒童的年齡分佈。若多數處前運思期的早期,以先不碰觸大小排序的視覺刺激為首要。
2.由學習發展理論得知父母 (親子共讀) 只是其中一環,需加入同儕互動及玩具 (益智玩具)來協助幼兒發展。
3.回歸親子共讀,需嘗試讓村莊婦女了解幼兒在知覺、語言、記憶和概念粗略的發展時刻表。讓父母在生活中除了陪讀還可藉由日常對話和生活經驗可做的兒童刺激。
4.利用村莊橘子幼兒園。由幼兒園教師在課程中加入發展刺激的課程。而事實上,KAKO 所訓練的幼兒園教師及目前的課程,已具有這樣的內容。
七月,暨南大學國際教育與比較教育學系,如何在去年的經驗上,讓計劃更接近真實的村莊、更具備永續的架構?正考驗師生團隊的學理基礎、田野執行及應變,相信你我都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