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當我們的生態環境、經濟成長和社會發展,越來越不永續了,身為教育家和老師的您會怎麼選擇下一步呢?
(一)不看不聽不想;
(二) 無論怎麼教怎麼育,改變總是杯水車薪;
(三) 試試教育可以做些什麼。
如果選項是(三)的話,
二、教師的國際教育課程設計
我們或可進一步做些我們擅長的事–就是讓優質教學發生。
舉例來說,我們能透過單一(或跨學科)課程設計來陪伴學生們體驗與合作思考五件事:一是讓學生能感受與同理「別人」,能真正看見生活周遭的問題,知道自己的生活到底和家人、身邊的人、或受苦的人有什麼關聯?二是建構宏觀的知識理解,使學生能解釋我們的生活環境和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它們之間的關聯,以及為什麼發生。三是膽敢行動,協助學生應用所學於微觀行動上,促使這星球生態或在此星球上生活的一個人或一群人(這個/群人可以是班級同學、社區鄰居或海外姊妹校學伴),得到多一點的尊重、照顧和公平對待。四是引導學生反思行動所得與成長,無畏失敗,也用以調整下一次的課程設計。五是分享,鼓勵學生將小小的改變傳染給別人,串聯起國內外,一個人的力量雖是渺小、卻也可以偉大。
三、教師的國際夥伴關係建構
筆者自2000年進入國際發展教育(或舊稱國際教育援助)領域,無論是以早年的海外NGO[1]發展教育工作者的身分、或藉著後來的大學教師職分,在不間斷的東南亞與南亞跨國境、跨文化的國際服務與學習經驗中,深刻體悟教育是推動永續發展的引擎,因為這個世界需要更多「願意」和有「能力」的人一起使世界變得更好。
以國際服務學習為例,筆者所在的大學系所(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系)師生、臺中市惠文高中師生、總部設立於臺中市的臺灣兒童健康暨身心發展協會(CSI-TAIWAN)、以及柬埔寨當地的NGO Khmer Akphiwat Khmer Organization (KAKO)正共同建構起多元的跨國夥伴關係,以國際服務學習的形式,合作進行柬埔寨村莊,婦女培力多年期計畫,目的在使柬埔寨村莊媽媽們更有能力提升其學齡前孩童之認知能力發展。這項計畫嘗試克服短期國際志工服務隊,火花式一週或一兩個月的服務天數、距離與人力限制,透過學校們與NGO們一起共同合作與研發,期許建制和執行一套執行度高、可複製性高的柬埔寨村莊婦女培力長期課程。換言之,培力計畫除了必須具備可規模化特色(如:可被當地其他NGO或其他村落複製引用,以最大化其社會影響力),計畫本身更需要和夥伴組織KAKO和CSI-TAIWAN手中其他既有的兒童身心發展長期計畫(如:幼兒園建置計畫、兒童營養計畫及公衛教育)互相扣合呼應,使有限教育資源能被有效加值運用。
四、全球永續發展目標之沒有人是局外人
沒有人是全球發展的局外人。當不成局外人,不如同行吧。
2015年9月,聯合國會員大會通過並簽署了一項攸關接續15年(2016-2030年)國際社會合作發展方向的關鍵政策報告書「翻轉我們的世界:永續發展的2030議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簡稱「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議程」,共囊括17個主要目標(Goals)以及169個子目標(Targets)。尤其強調全球永續發展的危機不單僅存在於南方發展中國家,更是北方已開發國家的危機;不單是政府、國際組織或企業之事,更是全球公民的責任。在永續發展目標的17個主要目標當中,其中目標四和教育最相關,旨於強調「優質教育」,確保所有人獲得包容與公平的優質教育,及提倡全民終身學習。同年11月由184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員國於巴黎簽訂「2030教育行動綱領」(Education 2030 Framework for Action),亦進一步為未來十五年的聯合國永續發展之教育目標提供了具體執行方針。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2016-2030年)所設定欲達成的目標數量和早先聯合國千禧發展目標(2000-2015年)的8個主要目標以及21個子目標相較,遠遠勝出龐大,顯示當前的全球問題及其複雜度不減反增,所以益發強調跨領域跨國界之多元夥伴關係之建構與合作協力,以追求全球永續發展。
五、結語
如果選項是(三)的話,
臺灣的年輕世代被期許在世界舞台上以更負責任的行動來成長與超越自我。雖然,我必須承認學生們的經驗很不足、有時徬徨天真,但見證這樣的他們確確實實可成為一個世界級強隊,只要給他們一個參與改變的學習機會、以及能深刻體會參與(甚至領導)改變的意義。而每一位教師更是國際教育優質化的關鍵因素,透過身教言教、課程設計或國際交流活動去刺激學生的心和腦、裝備學生的意願和能力,於是乎,生命碰撞生命,一起,成為全球永續發展的同路人。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系
臺灣兒童健康暨身心發展協會理事
鄭以萱副教授
原文刊載於台中市教育電子報第90期-國際教育面面觀 2018-11-10‧